1988年获心血管内科硕士学位,1995年获心血管内科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进博士后流动站,1997年出站。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0余篇,撰写、翻译、审校专业论著9本。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黑龙江省政府....
1988年获心血管内科硕士学位,1995年获心血管内科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进博士后流动站,1997年出站。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0余篇,撰写、翻译、审校专业论著9本。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黑龙江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项,省卫生厅新技术应用一等奖一项,黑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现任职称、职务: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心内科二病房主任。教授、主任医师。 社会主要兼职: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心电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心电学会委员,黑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力衰竭协会心电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卫生系统跨世纪拔尖人才,中国心电生理与起搏杂志编委,中国临床康复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心脏病杂志通讯编委。 技术专长:于攻读博士期间致力于无创心功能的研究,从临床到实验进行了大量工作,创造性地建立了犬去迷走神经和压力感受器的模型,证实支配心肌的迷走神经及其反射途径破坏后利于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所建立的模型可作为心脏突发事件发生机制的实验模型,为研究心脏突发事件发生机制及预防奠定了基础。研究水平被专家评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我国在无创心功能研究工作卓有成就的青年临床科研工作者,同时也为我院、校及我省心内科学术地位和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从事心血管内科专业20余年,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具有扎实的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知识,各项诊疗技术娴熟,抢救重危急症有突出成就,作为我省心电生理与起搏专业的学科带头人,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全科同志刻苦钻研,提高整体业务素质。近年曾先后二次留学于澳大利亚,接受介入心脏病学及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安装等心电生理与起搏专业的专门培训,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独有建树,率领全科开展了对各种复杂心律失常(如:室上速、房颤、房扑、室早、室速等)的以药物、射频消融及心脏起搏器相结合的综合诊治方法,使许多危重患者转危为安。 近年来,领导开展对各种复杂心律失常以射频消融及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为中心的综合性治疗方案,承担国家、卫生部、省科委下达的研究课题,率先在国内研制开发更精确、更先进的以心室为间期的心率变异性新技术。积极开展40余项新技术,在危重症抢救中积极应用新型心脏起搏器、射频消融、球囊括张及植入支架等技术,使大批危重病人转危为安。指导了8名博士,15名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位课题。主持参加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八五攻关计划,2项九五攻关课题,2项中华医学会组织的国家课题,1项卫生部优秀科技人才专项基金,1项卫生部科技基金及多项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发表论文70余篇,《心率变异性对心脏突发事件发生和预后的影响》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自主神经失衡与心脏突发事件的关系研究》等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四项,《心室复极时间变异性与心肌梗死预后关系的研究》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著作一部,参编9部。
免责声明:评价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如有异议或要求删除,请书面实名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