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华,副主任医师,我县知名心内科专家,毕业于潍坊医学院,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任昌乐县中医院副院长,分管全院的业务工作。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20余年,全身心的投入到医学事业中,满....
最近,夫人因心脏不适而住进医院治疗,我在医院陪床的这些日子,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50多年前,我国著名记者、作家魏巍曾写过一篇著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把当年在朝鲜战场上为了保卫世界和平而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誉为世界上最可爱的人。那么今天,在和平的建设年代,谁又是最可爱、最伟大的人呢?经过这些天的仔细地观察和体会,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在我看来,今天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最伟大的人,不是那些地位显赫的社会精英,而是那些平凡的普普通通的医务工作者和建筑工人。
医生和护士对待住院的病人非常热情,他们对工作极端地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医生们仔细地问诊、检查,唯恐漏掉任何可疑细节,以便做出精确的诊断。年轻的护士们,高挑的身材,漂亮的脸蛋儿,轻柔的动作,一声声大姨叫着,脸上挂着微笑,病人的心里立马舒坦起来,充满了丝丝甜意。晚上9点多了,值夜班的医生和护士们还在忙碌着,一会儿穿梭于病房之间为病人做检查,一会儿伏案填写着病例和记录。早上5点钟,他们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为病人抽血、量血压和测体温,一直忙碌到9点钟才得以换班休息,而下午5点半又要来值晚班。
杨大夫是科里的大姐大,主任医师,同时又是科主任,还兼任着副院长。凡来科里住院的病人,她都亲自检查诊断,制定治疗措施,工作热情负责,态度和蔼可亲,还亲自带头值夜班,为其他医务人员作出了榜样。交谈中了解到,杨大夫是恢复高考后78届的医学本科生,说起来和我是同级的,只不过我们所学的专业不同。记得当年上大学时老师和教科书上都说我们所学专业是最有用的,对任何工作都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也有很多人羡慕自己所学。现在看来那些空洞的说教与其说是浪费时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就我所学专业来说回到基层工作中,与一个中专生无二异,甚至在发展前途上还远不如那些中专生。但是在医学上以及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就完全不是这样,学历资历经验永远是第一位的。文革前毕业的那些大学生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现在各个单位的主力以及尖端人员几乎都是恢复高考后那几届大学毕业生,他们是支撑各条战线技术大厦的栋梁。杨大夫是本地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是昌乐县继宋仲全之后的最优秀的内科医生之一。
我之所以要赞美医务工作者,是因为他们治病救人,忘我工作,永远把挽救病人的生命和健康作为第一位的。大的方面只要想想看看抗击非典和汶川救灾中医务人员所发挥的作用就会得出公正的结论,微观上也是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感受。
昌乐这几年发展很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到处都是建筑工地,医院的右边正在建设美联商业广场,东面正在建设医院新的综合大楼。从七楼病房的窗户向外望去,整个建筑工地一览无余。陪床的这些日子,我每天都在观察,右边的商业大楼工程已建到十几层,建筑工人们每天早晨7点钟准时上工,晚上要干到9点。他们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低温,在几十米高的楼层上作业,有的架设脚手架,有的捆绑钢筋,有的浇筑混凝土,身影是那样的矫健,动作是那样的敏锐,丝毫看不出寒冷的样子,这不仅使我想起了小时候学过的一篇课文《斧头和皮大衣》,说的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身著皮大衣的商人冻得瑟瑟发抖,而一个劈柴的汉子头上却在冒汗。我想这些冒着严寒酷暑日夜奋战在建筑工地上的建筑工人们就是那寒冷中挥斧劈柴的农家汉子!他们之所以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劳作,很可能是迫于生计,但是我还是要赞美他们,他们建筑高楼大厦,却住着简陋工棚,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就没有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没有一条条巨龙通向远方,没有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从这个意义上讲,谁说他们不伟大呢?
我把医生、护士和建筑工人联系起来,丝毫没有贬低医务工作者的意思。医务人员是知识分子,是脑力工作者,建筑工人是体力工作者,他们都是劳动者,都是工人阶级,都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而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他们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最伟大的人。